婚介乘勢拓“港漂”市場,“封關”撮合內地香港情侶

2023-04-20 10:19

隨著內地與香港交往頻繁,婚姻占比趨升,雖然近年因疫情數字有所下降,但疫情前已占香港婚姻登記逾30%。隨著更多內地人才來港發展,有本地婚姻介紹公司開拓“港漂”市場,撮合港人與“港漂”情侶,更以“曾撮合港男公務員及內地女生”作招徠,成為熱話。有婚姻中介不諱言,過去“港漂”多找其他“港漂”為對象,但新冠疫情成為契機,令不少“港漂”愿意與港人配對,加上內地人亦對價值觀相似的“港漂”有興趣,預計“港漂”與港人、“港漂”與內地人的婚姻將成為趨勢。

MAZ02P01200423 copy

▲有香港婚介公司開拓“港漂”市場,撮合港人與“港漂”的情侶。

去年底統計處公布的《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顯示,在2021年,本地男性初婚年齡中位數是32.2歲,女性則為30.6歲,而隨著內地與香港交往頻繁,例如工作和學習交流等,跨境婚姻愈趨普遍。數據反映,早年的跨境婚姻逾90%是香港男性與內地女性結婚,香港女性和內地男性的婚姻占比不足10%,而由2015年起,后者占比已穩定維持在逾30%,結構上大不相同。

疫下“港漂”配對港人趨升

事實上,近年內地也有晚婚趨勢。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2020年內地男性平均初婚年齡是29.38歲,女性為27.95歲,相較2010年的25.75歲和24歲,推遲了約3至4歲;國家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曾表示,“90后”和“00后”絕大部分在城鎮成長和工作,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更大的就業競爭壓力,婚育推遲的現象十分突出。

不過,3年的新冠疫情有望成為轉機,婚介公司配對顧問胡翠絲提到,疫下內地與香港的婚介配對的個案反而上升,即使通關后,查詢服務的人數仍然很多?;榻楣矩撠熑薚iffany也說,疫下“港漂”申請配對服務的人數明顯上升,相信與“封關”有關。

高學歷高收入 愛港漂三觀相合

據她了解,疫情前大多“港漂”會趁周末或假日,返回內地與親友會面,亦有人本身的工作性質需要定期出差,疫情期間均被逼長期留港,“沒有家人和朋友在身邊,令他們在疫下倍感孤獨,但也令他們有時間思考和正視生活上的問題,想找個伴侶相伴,考慮到婚戀配對。”

有專注本地市場的婚姻中介也反映,現時客人較不抗拒兩地人士間的配對,“過去我們公司甚少有‘港漂’客人,因為他們一般期望與其他‘港漂’配對,不太需要本地婚介公司幫忙,但近兩、三年多了‘港漂’找上門,主動想與港人配對。”

該中介指,不少到港就學和就業的內地人是高學歷、高收入的“精英”,對另一半的要求自然更高,某程度上較難找到背景匹配的對象,加入港人為選擇的對象后,“脫單”的可能性更高。

港融入大灣區 內地與香港婚姻勢增

Tiffany說,兩地通關后,有意配對的男女只增不減,“早前已經安排了數位深圳和廣州的客人,來香港參與配對約會。”她透露,部分港女認為港男幼稚和欠缺上進心,也有港男指港女強勢和自我中心,要求配對內地人或“港漂”,而有趣的是,不少內地客也指定配對“港漂”,“該群體優秀人士比例高,而且在內地成長,客人會覺得‘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比較相似。”

政府近年鼓勵港人到大灣區實習和工作,尋找機遇。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內地人才來港定居,以去年底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為例,據入境處資料,截至今年2月接獲1.4萬人申請,獲批的8797人中94.6%來自內地,年齡大多介乎18歲至30歲。受訪的婚姻中介不約而同指出,隨著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兩地市民有更多交流機會,預期內地人與“港漂”,以及“港漂”和港人間的中港婚姻將會愈來愈多,有望成為新的中港婚姻趨勢。

小紅書設平臺吸港漂 相親活動多元

婚介公司吸引港人和“港漂”的方式截然不同,有香港婚介公司為開拓“港漂”市場,經營內地社交媒體“小紅書”、“抖音”和“微信公眾號”。

MAZ02P06200423 copy

▲有內地網友在“小紅書”分享到港相親的活動照片。

記者在其中一個平臺查看,發現有不同類型的交友活動,供“港漂”和港人參與。與傳統的極速約會活動(Speed Dating)有別,婚介公司多將相親活動融入到其他休閑活動中,例如“火鍋團”、“飛盤團”、“酒吧團”和“劇本殺團”等,更有公司組織客人到西九文化區欣賞音樂節,并稱為“脫單音樂節派對”,以“單身男女一起聽音樂、熱舞,還怕不能脫單?”等宣傳方式作招徠,希望讓人在放松的氛圍下交友。

此外,更有婚介公司舉辦“睇樓團”活動,讓有意相親的對象一同參觀本地新樓盤,該公司負責人指,參加者在過程中會自然地談論起個別的家庭觀,無形中可以了解相親對象。

兩地離婚法有異 跨境夫婦可選辦理地點

撮合兩地男女墮入愛河的同時,過往因語言及生活習慣而離異的跨境夫婦也為數不少。港府早于2017年與內地最高人民法院互認執行婚姻家庭民事案件判決的安排,若然跨境夫婦選擇離異,可選擇在香港或中國內地辦理離婚手續,惟兩地所奉行的婚姻法有異,申辦離婚后財產分配也有不同。

據了解,中國奉行“共同財產”概念,如婚姻法第39條指出,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倘若協議不成,則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此外,第41條也提及,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離婚時也應當共同償還。相反,夫妻在香港申辦離婚有“各自財產”,其余財產則會按照財產擁有權、雙方及子女的棲身之處、贍養費或“徹底分清”等原則分配。內地社交媒體“小紅書”上,有不少帖文對比在內地及香港辦理離婚手續的優劣,直言“對方多(資產)在香港離,我方多(資產)在大陸離。”,也有爭取撫養權、贍養費的“指南”。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相關閱讀

熱門文章
国产91在线 | 美洲|亚洲啪啪免费视频|玩白嫩少妇小泬高朝18P|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