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媒體19日公開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前往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進行現場指導的消息,并重點提到金正恩關于“掌握和使用偵察衛星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的講話。消息一經報道,便引起韓國與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一面驚呼“朝鮮1號偵察衛星臨近發射”,一面詳細分析該衛星的“強大功能”。韓國外交部19日敦促朝鮮撤回發射軍事偵察衛星1號的計劃。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8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左)及其女兒金主愛(右)參觀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
金正恩:務必夯實偵察衛星的情報搜集能力
朝中社19日報道稱,金正恩同志于18日在國家宇宙開發局做現場指導時表示,鑒于美國和南朝鮮對朝鮮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威脅性軍事行動變得越來越露骨,朝鮮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決定,將發展和掌握宇宙偵察能力納入國防發展五大重點目標。
金正恩說:“無論是朝鮮半島近期面臨的安全局勢,還是前瞻性的威脅管控,都要求我們絕不能放棄、終止或改變擁有軍事偵察衛星的步伐,這是加強朝鮮武力的先決課題,是朝鮮捍衛國家主權的正當防衛舉措。不僅如此,要想提高各種戰爭遏制手段的軍事有效性和實用性,最優先解決的課題就是要掌握和使用軍事偵察能力。”
報道稱,金正恩在現場指示,要成立衛星發射準備委員會(非常設),加快做好發射前最后準備工作,確保已研制完成的1號軍事偵察衛星在規定時限內發射。他還部署接下來連續、多量發射偵察衛星的任務,要求務必夯實偵察衛星的情報搜集能力。
“拳頭”和“眼睛”
“朝鮮1號偵察衛星臨近發射”,19日,韓國媒體紛紛以此為題進行相關報道,這也成為當天韓國新聞的熱搜詞。韓國外交部19日敦促朝鮮撤回發射軍事偵察衛星1號的計劃,強烈要求其履行安理會決議等國際義務。
韓聯社19日報道稱,朝鮮于去年12月宣布“在平安北道鐵山郡東倉里西海衛星發射場進行了偵察衛星研發最終階段的重要試驗,計劃于2023年4月底前完成1號軍事偵察衛星的研制”,而結合朝鮮19日公布的消息,說明朝鮮軍用1號偵察衛星的發射日期已臨近。若發射成功,將對韓美戰略武器資產的運用和準備態勢造成相當大的威脅。朝鮮雖然已擁有各種搭載核彈頭的打擊手段,但至今沒有戰時運營這些手段的偵察衛星,等于“只有拳頭,沒有眼睛”。而朝鮮領導人18日提到的“提高戰爭遏制手段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就是指“要同時擁有打擊手段和偵察衛星”。
“六角柱形狀、約300公斤重。整體看上去,比光明星3號或光明星4號體量大很多。”據韓國媒體報道,通過朝鮮媒體公布的新聞圖片,韓國航空大學教授張容根(音)推測出了朝鮮偵察衛星的大致參數。至于發射時間,一些觀點認為“有可能選在韓美總統舉行會談的26日左右”。
尹錫悅:研發超高性能武器
據路透社19日報道,韓國總統尹錫悅18日在總統府接受該媒體采訪時表示,為應對朝核威脅,韓國將加強監控、偵察和情報分析能力,且正在研發超高性能、高功率武器。
韓國《文化日報》19日稱,尹錫悅所指的“超高性能、高功率武器”可能是能夠癱瘓朝鮮防空網和無線指揮通信體系的電子戰航空器(電子戰機)和電磁脈沖(EMP)、能夠癱瘓電力網的斷電炸彈以及被稱為“怪獸導彈”的韓國“玄武5”。此外,韓國正在研發的高超音速導彈,目前處于機體推進技術研發和外觀設計階段。還有,被稱為“韓國版薩德”的遠程地對空導彈“L-SAM”也即將亮相——該武器主要用于攔截50千米—60千米高空上飛行的朝鮮彈道導彈。
據報道,被問到“是否計劃籌建亞洲版北約模式的核計劃集團”時,尹錫悅回答稱“將重點放在與美國加強情報共享、共同籌備應對計劃、共同實施計劃等雙邊舉措上”。尹錫悅還稱,為應對強烈的核攻擊,韓美應該準備比“北約式擁核”更強有力的核遏制舉措。
相關新聞: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