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中狀元是件相當榮耀風光的事,還會有許多貌美女子慕名求嫁。不過,清朝一名女子傾慕當時的狀元汪應銓,甚至甘愿做妾,但到了洞房那夜,她竟懸梁自盡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汪應銓(1685年-1745年),字杜林,號梅林。江蘇常熟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高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書房,還被破格提拔為庶子,官至左春坊贊善。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應銓中狀元時,已經40多歲,家中也早有妻子兒女,但因新科狀元的名頭太大,讓待字閨中的姑娘主動相求。
據清袁枚《隨園詩話》和徐卓《休寧碎事》記載,當時京城有位粗通文墨的陸小姐,本來就愛好文學,所以想找一名有才的男子托付終身。
一天,陸小姐在閨房看書,忽然聽到街上傳來鑼鼓喧鬧的聲音,掀開窗簾窺望,隱約知道是新科狀元汪應銓在騎馬游街。她雖然看不清狀元郎樣貌,但心中已燃起愛火,更托人傳話,表示愿意為汪應銓之妾。
沒多久,2人就拜堂成親;洞房時,陸小姐挑開頭巾偷看新郎官,卻發現汪應銓竟是一個腰粗背闊、身體肥胖、年近半百,且還有一臉麻子的的丑男人,和她想象的儀表堂堂的模樣相距甚遠。
而汪應銓因喜上加喜喝得酩酊大醉,一進新房就到處嘔吐、丑態百出。陸小姐深受打擊,自感無法同床共枕、共度余生,索性直接自盡。消息傳出,街巷議論紛紛,有人更題聯嘲弄:“國色太嬌難作婿,狀元雖好卻非郎。”
據清人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常熟向來有不少雄霸一方的豪門貴族,他們以種種名目巧取豪奪了許多田產,外人卻不知底細。雍正初年,皇帝下令清理各地隱瞞未報、逃脫捐稅的“黑田”。
為了躲避清理,常熟有一二個奸詐小官吏,便暗地里假冒當時在京城任五品官的汪應銓名義,向時任常熟縣令喻宗桂寫了份述狀說明原由,希望能根據具體情況,保留被列入革除名單的“黑田”。
按照舊例,官批訴訟狀,必須以朱紅筆點訴訟者姓名,如果訟者是有權勢的縉紳,則用紅圈。喻縣令不明真假和舊例,誤以紅筆點了汪應銓姓名,并以“布告”形式張貼于縣城東門。
毫不知情的汪應銓在京城聽到這個信息,哭笑不得,有感而發,作詩一首:“八尺桃笙臥暑風,喧傳名掛縣門東,自從玉坐標題后,又得琴堂一點紅。”汪應銓的“詩嘲點名糊涂令”故事,一時也被傳為趣聞。
汪應銓辭官離京后,回到寄居地常熟,平日,以講學著述為樂。常熟虞山昭明太子讀書臺有個游文書院,汪應銓常去那兒與友人談詩論道,并為書院題寫了匾額。
后應聘到江寧(今南京市)鐘山書院講學。又曾應聘主修《湖廣通志》和《江南通志》。曾作《題讀書樓》一詩,來描述自己退隱生活的樂趣:“人生何謂富?山水繞吾廬。人生何謂貴?閉戶讀我書。君構讀書樓,樓與山水俱。藏書數千卷,任君畋且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