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海峽時報》4月15日文章,原題:在中美局勢緊張加劇情況下,中國和巴西深化關系。文章報道如下: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邀請,巴西聯邦共和國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于2023年4月12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將在數字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等新領域開展合作。
中巴兩國領導人同意進一步加強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組織中的合作,讓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有更大的發言權。
2009年開始,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2022年,中巴雙邊貿易額達到 1715 億美元,比 2021 年增長 4.9%。
分析人士表示,中巴關系升溫表明盧拉總統在今年2月份訪問美國期間未能從美國獲得經濟支持,現在傾向與中國尋求經濟合作,并幫助巴西在國際事務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中國對盧拉總統表示歡迎,中巴兩國間密切的關系將使中國在西半球發揮更大影響力,而美國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北京外交學院客座教授馬庫斯·弗雷塔斯 (Marcus Freitas) 表示,盧拉總統需要謹慎處理與中國和美國的關系,畢竟巴西國民一直受美國價值觀的影響。在盧拉總統出訪期間,美國宣布有意出資5000萬美元保護巴西的亞馬遜雨林。
但弗雷塔斯表示,令人失望的數字不足以讓盧拉相信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以振興巴西經濟,“實際上是與中國發展貿易關系讓巴西在盧拉政府的領導下以更順利的方式度過了2007-2008年的金融危機。”他說,中巴伙伴關系的收益可能是“指數級的”,特別是如果中國企業愿意投資巴西的許多基礎設施項目。“盧拉希望經濟改善能贏得更多民眾支持。”
盧拉總統訪問中國目的之一是重啟雙邊關系,因為上一任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的過度親美使兩國關系急劇下降。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助理教授 Benjamin Ho 表示,中國與巴西的更深層次關系表明北京有信心將其影響力投射到“更廣闊的南美市場”。他說:“更重要的是,中國可能向美國發出一個信號,表明可以將其影響力發展到到美國的的周邊地區。”
但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分析師在4月6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盧拉總統避免與中國大陸的伙伴關系視為對抗美國,將繼續尋求與這兩個國家建立更牢固的關系。
弗雷塔斯教授表示,盧拉總統在訪問中國期間沒有簽署關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項目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他謹慎對待國內選民的其中一個行為,“因為(巴西的)選民仍然認為巴西更應該與美國發展良好的關系,”他補充說。
到目前為止,拉丁美洲有 21 個國家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項目,阿根廷是最新加入的國家。
標普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中國視巴西為在拉美最大、最重要的全面戰略伙伴,將繼續深化與盧拉政府的經濟和政治關系。
本周三,盧拉總統到達上海展開訪問的第一站。他參觀了華為的技術中心和新開發銀行 (NDB)總部。NDB 由金磚國家創立,金磚國家是一個主要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
編譯/迪巴拉
2023-4-16